乐文书屋 > 穿越小说 > 崛起大明 > 第1158章 锦州去留
……

很快,一颗血淋淋地头颅就奉上。

“王爷,追击吧。”

伊尔登请战。

阿济格铁青着脸不说话,目光有意无意的扫了洪承畴一眼。

洪承畴低头不语。

---明军撤退有序,悄无声息的就走了,其必然已经是预防到了追击,说不得布置了伏兵和陷阱,冒然追击,未必能有好果子吃。

洪承畴没有说话,但阿济格已经从他的表情中,断出了他的意思。

阿济格咬着牙,目光闪烁不定,就他内心来说,他太想追击了,和明军在义州城下僵持了两个多月,一次痛快的大战都没有,临了还让明军悄无声息的退走,这不是他的脾气,但想到孙传庭的用兵和难缠,伏兵是必然,他又有些犹豫。

最终,阿济格压住怒火,决定放弃。

“便宜他们这一次,全军拔营,返回锦州!”

……

明军撤走,阿济格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留在义州的理由,松山被围,锦州还空虚呢,于是他急急下令拔营,返回锦州。

走到半途,锦州派人来急报,就明军已经撤围松山,返回宁远和山海关了。

在这围困松山的两月间,明军一次攻城也没有,只是将松山周边的田庄扫荡一空,最远处,甚至是到了锦州城外十里,现在明军退去,松山周边的田庄都化成了废墟,几十里无人烟了……

明军退兵了,锦州危机解除了,但阿济格一点喜悦都没有,只有一股股的冰凉,从前胸一直渗透到后背……

到现在,他彻底明白,明军这一次攻击,不是为攻城略地,而是为了破坏大清在义州锦州生存的根基,没有了田庄,没有了汉人包衣,义州锦州这数万的军队,加上几万的蒙古人,他们的吃穿住行,都需要全部从盛京获取。

那一来,大清钱粮困苦的局面,就会更加的严重。

就像是没有了营养汲取的大树,迟早会干枯倒下。

“该死!”阿济格愤怒的将马鞭扔到了地上。

……

京师。

官道边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。

旗帜飘扬。

持着长枪的军士维持秩序。

盖伞之下,几十名官员排列如仪。绯袍蓝袍一片。

原来是内阁首辅蒋德璟连同内阁诸臣,代表隆武陛下,出城十里,迎接班师归来的将士。

此次孙传庭带兵出喜峰口,虽然没有拿下义州,没有为大明增添一寸土地,但却是解救了数万汉人包衣,削弱了建虏的国力和义州锦州的防守,众军也都得到了锻炼,现在这数万汉人都被安置在了大宁、喜峰口一代,孙传庭又暂留王光恩、秦兵牛成虎部协助大宁防务,保证大宁地区的安全,加上侧翼有哈刺慎右翼的保护,即便阿济格心有不忿,想要报复大明,大宁也有足够的兵力,进行自我保护和反击。

“来了!”

当孙传庭的帅旗出现之后,兵部司礼官立刻大声传令:“呜铳!奏乐!”

砰砰砰砰,几十杆列成两排的礼铳按照先后时序,喷出了一团团连续的火光。

十面大鼓同时擂动,唢呐笙笛齐鸣吗,同时奏响了《凯旋令》。

众将簇拥之中,绯袍纱帽,披着大氅,无比威严的孙传庭缓缓走马而来……

与此同时,很多自发前来欢迎的京畿百姓,发出了一阵阵由衷的欢呼声。

万胜,万胜!

孙传庭表面平静,胸中却是激动,在他看来,此次并不算大胜,只是小小的达成了战略目标,削弱了建虏在辽西的力量,相比与消耗的钱粮,实在是当不起朝廷这么隆重的欢迎。

陛下如此恩遇,让他无以为报。

……

皇极殿。

隆武帝端坐殿中。

百官两侧。

武英殿大学士,本兵,大军统帅,蓟辽总督孙传庭进入殿中,大礼叩拜,平身,大声回报此次出征的战果……

行礼如仪之后,隆武帝传旨犒赏有功将士。

……

下午,隆武帝在武英殿宴请出征的副总兵以上将官。

和此前在皇极殿的行礼如仪、天子威仪不同,此时的气氛更加随和,隆武帝一边和众将饮酒,一边问起战中的情况,众将都知道皇帝是知兵之人,对答之间不敢隐瞒,将战场上的一些对敌细节,一一讲出。

隆武陛下听的仔细,听到高兴处,他哈哈大笑,听到战事焦灼时,他静目沉思……

一场宴席,君臣尽兴。

孙出庭滴酒不沾,算是饶过,其他将官大部分都喝醉了。

隆武也微醺,不得不将和孙传庭的对谈改到了第二日。

……

次日。

乾清宫。

隆武帝单独召见孙传庭。

青梅煮酒,纵论辽东战略,这是隆武帝和孙传庭又一次的长谈。

“纵观此战,建虏疲态尽显。卿以为,我大军何时可以兵出山海关,收复松锦?”

详细谈论了整儿战事的经过、纵论各部强弱和新式火器使用心得之后,朱慈烺问。

孙传庭急忙起身离席,拱手跪拜,肃然道:“我大军如果兵出山海关,收复松锦,建虏必举全国来援,此乃是国战,非准备齐全,绝不能轻出。”

“卿需要多少兵马,多少粮草和辎重?”朱慈烺问。

“兵马最少十五万,粮草辎重给养,最少一年所需。”孙传庭答。

孙传庭回答的很谨慎,也很保守。

朱慈烺沉思:“现在京畿各处,从京营,秦兵,宣府,大同,昌平,密云,玉田,蓟州,大宁,宁远,山海关,各处关防隘口,总兵力将近二十万,战时,我朝还可以征调土默特、张家口塞外三部、哈刺慎右翼的蒙古骑兵,除去留守的必须,综合算在一起,我朝可调用的兵力,最少有十五万。”

“这些年整顿下来,各处实兵实将,绝没有空额。”

“所以,兵马是不缺的,甲胄装备也齐全,现在缺的是粮草辎重。”

孙传庭点头,他即是军机,也是内阁,对于大明的府库钱粮,再是清楚不过了。

“粮草辎重之事,朕已经和蒋阁老议过了,朕心中也有一些谋划,明年七月之前,朕会将十五万大军,一年的粮草辎重全部给你备齐,”

“陛下……”孙传庭微惊。

“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,放心,朕不会加赋税,不会从老百姓身上取,”朱慈烺微笑了一下,随即肃然道:“至于朕为什么改变,也是不得不啊,此次之战,我军捣毁了义州锦州周边的田庄,两地的粮草已经无法自给,建虏国力更是疲惫,对义州锦州的支援,已经是力不从心。朕担心,多尔衮有可能会放弃锦州,收缩兵力,命令锦州守军向辽东撤退。一旦锦州的三万兵马逃跑,我大明就失去了借助第二次松锦之战,一举全歼建虏主力的绝佳机会,再想歼灭建虏主力,就得深入辽东腹地,往广宁、辽阳、沈阳走了,不但后勤补给的距离增大,而且地形也不为现在的将士所熟悉,”

“所以,我们必须在多尔衮下定决心,要从锦州撤退之前,发起松锦之战,令他不得不举全国之兵来援。”

“对我大明来说,从京畿从锦州运送粮草,路途遥远,建虏从沈阳往锦州运粮,也不近矣。”

“因此,松锦作为决战的战场,远比广宁、辽阳、沈阳更好。”

听完陛下所说,孙传庭脸色肃然:“臣,明白了。”

……

沈阳。

睿亲王府。

今冬的第一场雪正飘飘洒洒,银装素裹,整个王府都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外衣。

温暖的暖阁里,气氛却是冰冷。

多尔衮负手来回踱步,脸色寒霜。

一个穿着建虏二品官服,蓝宝石顶戴及单眼花翎的干瘦老者,眼有风尘,正坐在下手,恭恭敬敬的等待。

正是刚刚从锦州返回的洪承畴。

义州锦州之战,虽然以孙传庭的撤退而告终,看起来大清守住了义州和锦州,好像是战事的胜利者,但在洪承畴和多尔衮这样的明眼人看来,这分明就是一场败仗,在明军的压迫下,不论军事还是民事,大清在这两地,都已经是举步维艰了。

义州锦州周边的田庄被捣毁之后,两地今秋颗粒无收,为了帮助两地守军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,大清不得不从盛京调运了百余车的粮草,分别送往两地。

等到明年开春,估计还得运送更多的粮草到这两地……

这大清来说,这无疑是祸不单行、雪上加霜。

……

洪承畴静静等待,偶尔抬头看向踱步的多尔衮。

他虽然老眼昏花,但居然也清楚的看到,不知道什么时候起,多尔衮的鬓间竟然也多了几丝的白发。

才刚刚三十八岁啊。

洪承畴不由感叹。

----辅政王看起来地位尊贵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但谁又知道,多尔衮承受了内内外外的多少压力?这几年来,内政外事皆不顺利,大清最倚仗的军事,更是连连失败,多尔衮亲自出马也没有能挽回,反而耗尽了国库,将黄太吉多年的积攒,一朝罄尽。

虽然有大玉儿和小皇帝的支持,多尔衮地位稳固,将豪格一系压的抬不起头来,但多尔衮心里清楚的知道,如果他不能振作大清的国势,或者稍有疏忽,那些被他压制的反对力量就会揭竿而起,将他啃的连骨头都不剩。

多尔衮用尽了浑身的解数,为大清,为自己。

但奈何隆武不给他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,辽南,朝鲜,现在又加上了锦州……

巨压如此,他要如何应对?

“锦州义州……真的无法挽回了吗?”

多尔衮倏的站住脚步,眼神痛苦的看向洪承畴。

洪承畴起身,不回答,只是哀戚的看着多尔衮。

多尔衮仰天长长叹息一声,闭上眼睛,痛苦无比的说道:“本王明白了……先生一路辛苦,去休息吧。”

“下官告退。”

洪承畴轻步退出。

“去请豫贝勒。”

待洪承畴走后,多尔衮对亲卫道。

因为朝鲜之败,多铎被连降两级,现在只是一个贝勒了。

当然了,王爵虽然降了,但多铎依然是镶白旗的旗主,是盛京的实力人物,也是多尔衮的左膀右臂。

……

很快,多铎就到了。

多尔衮此时已经恢复了平静,他屏退所有下人,声音清楚的将自己的忧虑和决定,向多铎所说。

“什么?放弃锦州义州?十四哥,你疯了吗?”

听完多尔衮所说,多铎针扎一般的跳了起来,用一种惊骇的,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多尔衮。

多尔衮脸色和声音都冷静:“我没有疯。夜来思量,反复思索,这是跳出隆武三面包围、我大清重整旗鼓的唯一办法,锦州义州两地的田庄,已经被南军破坏殆尽,今秋颗粒无收,数万大军的粮草都需要从盛京转运,现在盛京的情况你也知道,自给已经不易,何有多余的粮草,再拨给锦州?”

“大军无粮则败。”

“今年孙传庭虽然撤兵了,但他明年一定会再来,到时兵马会更多,战力会更强,隆武给他的支持会更多。与其最后锦州失守,兵马丧于敌手,倒不如现在就撤退,将两地驻守的兵马调回辽东,加强辽阳沈阳的防守,如此,我大清在辽南和鸭绿江兵力短缺的窘境,立刻就能缓解。安定鸭绿江,对朝鲜的惩罚之战,也立刻就可以进行!”多尔衮道。

……

多铎震惊的听着,脸色渐渐平静下来,他知道,十四哥说的有一点的道理,但是放弃锦州之事,他还是不能接受。

“朝鲜小邦,背信弃义,自当惩罚。但锦州是大清历经十数年,耗费兵马钱粮无数,毫不容易才打下来的,更有松锦大胜的辉煌,如今,只是因为明军破坏了那里的屯田,你就要放弃。朝臣不会同意,豪格他们更是不会同意!”

“黄太吉开疆拓土,你却放弃锦州,此议如果成,你声名扫地,这个辅政王,那就做不下去了啊。”

“所以哥,锦州不能弃啊。”

多铎大声的劝说,坚决不同意。

多尔衮眼中闪过痛苦,但声音却毫无犹豫:“现在如果不弃,等到明年,孙传庭卷土重来,大军包围锦州,我们救还是不救?如果救,必然是要倾国而出,但朝鲜和辽南,还有大量的明军呢,他们一定会趁势攻击我复州和凤凰城。留的兵马少了,守不住这两地,留的多了,又救不了锦州,到时我我大清必然左支右绌,无可为继,一个不慎,就有可能是灭国的大危,因此,我不得不有所决断。我作不作辅政王,不重要,但如果犹豫不决,断送了锦州的兵马,致使大清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,那我就万死莫恕了!”

……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