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王归位,车队浩浩荡荡出发。走到天黑,在一处破败的驿站停歇。

驿站几近荒废,只剩一个老卒守着,自然没精力给吴王做晚膳。一直躲在队伍最末端的元福,默默地抱着锅碗瓢盆和食物去厨房。

沈薇这才注意到,元福居然也在队伍里!

沈薇忙去驿站后厨里,看见元福熟练地烧水煮鱼,小小的身板在后厨里忙碌。沈薇揪住他衣领:“你来作甚?此行危险。”

那晚向元福道出真相后,元福看上去很伤心,一个人默默地回渔村了。

沈薇以为,元福不认她这个姐姐了。

谁知,这小崽子居然躲进了护送贡品的队伍,还当了队伍里的厨子。

元福被抓包,眼圈瞬间红了,他委屈地说:“阿姐,我没地儿去了...除了跟着你,我想不到要去哪里。”

父母死于海难,姐姐投海自尽,村子里人性凉薄,元福才十二岁,只觉得前途灰暗,看不到一丝丝希望。

他不知道去哪里,他只能跟着沈薇。哪怕眼前的女子,并不是他真正的姐姐。

元福抱着沈薇的胳膊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:“阿姐,我不会拖后腿...你就让我跟着你吧。”

他哭得实在太伤心。

像只无依无靠的小黑狗。

沈薇想到前尘往事,终究是动了恻隐之心,她抚摸元福的脑袋:“此行危险。若是遇到拦路恶徒,你无需顾虑我,直接逃跑。”

元福泪汪汪点头。

只要能跟在姐姐身边,再大的危险他也不害怕。

元福继续煮鱼汤,他厨艺好,熬出的鱼汤雪白,香味扑鼻。吴王吃得很满意,连连赞叹元福是个好厨子。

夜幕降临,车队在驿站歇息,天亮后继续出发。

...

...

吴县。

吴王离开时,留下大半的王府班子治理吴县。他的离开,并没造成吴县秩序的紊乱。

吴王离开的第四日,一队穿南楚兵服的骑兵来到吴县。

王府里的管家前来接待。

为首的骑兵问:“让吴县调查‘死而复生之人’,可有线索?”

王府管家讪讪道:“皇帝陛下旨意一到,我家王爷掘地三尺开始找人。可惜啊,实在找不到什么死而复生之人。”

南楚骑兵是个精明人,他没相信管家的一面之词。而是派人去县城张贴告示,把赏金提到“百两白银”。

骑兵心里也无奈。

南楚皇帝两月前忽然下旨,让各国探子寻找‘死而复生之人’。各国探子百思不得其解,但天命难违,只得各自寻找。

东临国这边,南楚皇帝派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进入,亲自排查。骑兵队伍走了大半个东临国,至今没找到符合条件的人。

毕竟——【本该死亡却又离奇复活】这个条件,实在是太苛刻。

骑兵本以为,在吴县也会无功而返。岂料,告示刚贴出去,当天下午,就有人揭了告示。

一个皮肤黝黑的渔家女被带进王府,她怯生生地拿着告示,两股颤颤,眼珠子四处乱转。

“民女巧姐,见过大人。”巧姐第一次进王府,第一次见到传闻中的南楚铁骑,肢体抖如筛糠,紧张地几乎要晕过去。

骑兵头子扫了眼这渔家女:“你认识‘死而复生之人’?”

巧姐连连点头:“当然。不瞒大人,民女住在元家渔村。就在一个多月前,村子里的元喜儿跳海自尽,捞上来时已经断气。可不知怎么地,她忽然又活过来了。民女常年打渔,见过不少溺死的倒霉鬼,没哪个像她这样怪,醒来几乎变了一个人。”

“今日民女去集市卖鱼,瞧见告示,便想到村子里的元喜儿,所以揭榜求见。”

骑兵大喜过望。

眼见事情有眉目,骑兵忙问:“那元喜儿在何处?”

巧姐回答:“据说元喜儿前几日又跳了海,吴王殿下还重罚了不少渔民。但民女觉得她没死,跳海几日不见尸首浮上来,她弟弟也没踪影,好生古怪。”

骑兵仔细琢磨,觉得元家渔村的元喜儿可疑。

他调查一番后,将元喜儿之事书写下来,迅速传回南楚。南楚那边很快回了信,南楚皇帝亲自下旨,让骑兵队伍仔细调查元喜儿和她弟弟的行踪。

...

...

“阿嚏——”

破败官道上,引路人沈薇打了个重重的喷嚏。旁边的侍卫张五哥听见,忙善意提醒:“沈小弟,冬日将至,你可得顾好身子。等出了东临地界,咱们就是一群瞎子,全靠你引路呢。”

沈薇揉揉鼻梁。

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,她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。

前面的地儿叫玟州,地理位置很特殊,位于南楚、庆国和东临三国的交界地,没有衙门管理,属于三不管的国界过度地带。

距离玟州还有半日的路程,沈薇看天色阴沉,又下暴雨的征兆。她便叫停了队伍,在官道旁的驿站歇息一晚。

队伍刚迈进驿站,磅礴大雨哗啦啦落下,沈薇淋了一身的雨水。驿站里生了火堆,一帮大老爷们纷纷脱下打湿的外套烘烤。

唯独沈薇没脱下湿衣服。

吴王看沈薇淋得像个落汤鸡,瘦不拉几的很是可怜,显得背影越发单薄。

“阿嚏——”可怜的引路人又打了个喷嚏。

猫儿似可怜。

吴王暗暗欣赏了一会儿沈薇好看的背影,善心大发,取出自己的一件干燥外衣,慷慨地递给沈薇:“把湿外套脱了,穿本王的衣裳。”

沈薇默默地裹紧湿外套:“不。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