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敢违抗圣旨?”吕大器似笑非笑。
“可是...”袁继咸有些为难,“我到底是借兵,还是直接除掉他们呢?圣旨上有两个选择。”
吕大器没有直接回答问题,而是给他分析目前的局势:“现在太子爷在南京,武昌下游是九江,九江下游是安庆,安庆下游可就是南京了!”
“一旦借兵不成,左良玉必定会起疑,如果他带兵顺江而下去往南京控制太子爷...陛下的谋略可就都白费了。”
袁继咸听罢不再犹豫,拿出地图摆在面前的桌子上,与吕大器开始认真商议。
“不能带大部队去,左良玉生性多疑,一旦发现我们带兵前往武昌,肯定会有所准备。”
“那怎么办?总不能喊他出来单挑吧?”(单挑这个词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了。)
吕大器和袁继咸同时沉默了。
想杀一个戒心很重的人太难了,尤其是左良玉这种老家伙。
突然!
吕大器一拍脑门,脸上的阴霾不在,取而代之的是笑容:“听闻太子爷带来一千多锦衣卫,都是京师的好手。”
吕大器一席话让袁继咸茅塞顿开。
对啊!
世人常说锦衣卫监察百官,善刑狱缉拿,刺探情报。
却忘了他们是军人,更擅长杀人。
万历时期的锦衣卫在朝鲜战场战功赫赫,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混入对方军营,用下毒或刺杀的形式,暗杀日本将领。
对方加强戒备后,锦衣卫也换了方法。
他们穿上日本人服装偷偷地混入到战场上,利用人群混战时给敌方将领致命一击。
后两次朝鲜战争期间,死在锦衣卫暗杀下的日本将领不在少数。
想用最小的代价除掉左良玉父子,非锦衣卫莫属。
想明白这些,袁继咸站起身朝吕大器深施一礼:“多谢吕兄!袁某知道该怎么做了。现在你我已经交接完成,麻烦吕兄回南京时帮我给太子爷带一封密信。”
“好!”吕大器没有没有任何犹豫地点点头,继续看着眼前的地图。
袁继咸拿出纸笔边写信边与吕大器闲聊:“李自成,张献忠,蒙古人,建奴!”
“大明头上悬着四把利刃,陛下的压力可想而知啊!我得尽快除掉左良玉父子随后支援秦良玉将军,否则一旦秦良玉兵败,我袁某人的罪过可就大了。”
吕大器喝着口茶,盯着面前的地图看了一会,突然眉毛一挑:“不对!”
“怎么不对?”袁继咸停止书写,疑惑的看向吕大器。
吕大器指着地图上重庆府说道:“现在长江发大水,张献忠在万县一带停滞不前。就算袁兄你顺利除掉左良玉父子,并接管他手下十五万兵马,若想逆流而上追击流贼,前面还有岳州,荆州,夔州三府等你收复!”
“这些地方被重兵把守,短时间内收复几乎是不可能的!”
袁继咸搞不懂吕大器想说什么,盯着地图一言不发。
“陛下这道圣旨的意思并非真的让你前去追击张献忠,现在流贼势大,贸然追击只会徒增风险。陛下的意思是让你用兵力牵制住张献忠的一部分兵马,给秦良玉将军分担压力。”
“秦良玉将军打头,袁兄打尾,让张献忠首尾不能相顾。”
袁继咸没有同意但也没有否认。
道理他也懂,但圣旨毕竟是圣旨,让他干什么,就得干什么。
不能妄猜圣意。
如果不按照圣旨的意思做,各州府官吏弹劾的信件能把长江填满了。